欢迎来到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博客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博客详情
【中山日报专版】中山公用逆势北上扩张水务市场
专栏:媒体关注
发布日期:2009-10-12
阅读量:10336
作者:admin
收藏:
  今年8月3日,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在这场揭牌仪式上,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和中山市常务副市长谢中凡,共同见证了南北两地水务“联姻”精彩一刻。
  自2008 年,中山公用(原公用科技)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山公用全资、控股、参股的企业达16家, 占中山市全市供水总量的比例超过80%, 中山公用已经成为中山市供水行业的龙头企业。水务作为中山公用的核心业务,中山公用表达了强烈的进取心, 提出了通过对供水和污水处理资产的整合、扩张后,实施“供排水一体化”战略思想,并进行跨区域扩张。济宁水务项目的收购就是这场扩张的第一步棋。

顺畅的“联姻”

  这家由济宁供水集团总公司与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新水务公司,被授予了30年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而这项被称为“通过强强联合,使得山东省济宁市水务运营机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南北联姻”,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2008年7月,济宁供水集团将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资产整体打包,山东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了股权转让的信息,将其所属的全部供水资产和济宁市污水处理厂资产打包成立“济宁市水务有限公司”,评估净资产约5.877亿元,通过公开竞争方式招募战略投资者,向战略投资者转让目标公司49%股权。中山公用对这一项目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并派出了公司最强有力的队伍,前往济宁进行商务谈判。
  中山中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郑旭龄称,在中山公用动身济宁之前,包括威立雅、中法水务、北京首创等8家行业巨头已“先拔头筹”,甚至有两家公司已经在济宁驻扎了两三年。
  但中山公用的强烈的“进取心”和各方面的努力,加之其它有利条件,最终打动了当地主管部门。
  郑旭龄告诉记者,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中山公用,在这次商务谈判中,一方面得到了政府管理层的最大资源,该次谈判除了得到市政府领导和国资委的最大支持,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李启红市长还就该项目专门与济宁市张振川市长进行了见面,就项目的合作进行商谈;另一方面,国资背景下,对民生的支持,成为本次谈判的最大“砝码”,郑旭龄说,水务行业涉及当地用水安全问题,对效益、规范、民生等综合方面的考量,中山公用占据优势。
  金融危机也适时帮了这次收购行为一次忙。据透露,就在这场收购进行招投标时,一些志在必得的公司,却因财务危机,连一个保函也开不出来。这使得中山公用在招投标过程中更是“一帆风顺”。公开信息称,中山公用以约3.179亿元的报价夺标,而且这一价格仅超出评估净资产的相应对价3000万元。

对外拓展“第一步”

  新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总资产5.87亿元,员工900余人;有5个供水厂、1个污水处理厂;城区DN100以上的供水管网580余公里,主要经营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公司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服务人口70余万人,服务面积75平方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服务人口50余万人,服务面积50余平方公里。
根据相关规定,供水企业合理盈利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收益率的8%-12%,中山公用也公开表示,该项目可以获得长期7%-8%的年收益。但这项在2008年水务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收购项目,在业界看来,更多标志着中山公用对外扩张,跻身“水务旗舰”迈出了第一步。
  2007年,中山公用(原公用科技)开始的重大资产重组,于2008年完成,重组后,中山公用全资子公司中山市供水有限公司和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相应区域都获得了为期30年的特许经营权。在中山市26家供水企业中,公用科技全资、控股、参股的企业达16家,这16家供水企业占中山市全市供水总量的比例超过80%,公用科技已经成为中山市供水行业的龙头企业。
  就在此时,中山公用已经对水务这一核心业务,表达了强烈的进取心。该公司明确表示,将力争成为国内技术、管理水平领先、规模较大的水务旗舰公司。重组后的公用科技将成为中山市水务市场的龙头企业。
  郑旭龄说,按照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就是要在逐步统一中山市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市场,通过对供水和污水处理资产的整合、扩张后,在适当的时机对供水和污水业务实施“供排水一体化”处理,并进行跨区域扩张,这些条件已然开始成熟。
  而对济宁项目的收购无疑给中山公用今后的对外拓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负责济宁中山公用水务运作项目的水务投资总监邱福祥告诉记者,除了商务谈判,管理理念的输入也同样重要。
  据了解,新成立的公司在进行过渡性的交接和资产清理的同时,目前也在进行人事、规范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邱福祥还表示,虽然是全员接收,但新成立的公司已对员工给出了跟随效益结构性提升工资的承诺,并与当地政府拟定一个供水安全的最后解决方案。

“水务旗舰”远景 
   
  下一步将如何“滚这一资本的雪球”?
  郑旭龄说,由于与行政格局直接相关,目前国内水务市场仍然较为分散和狭小,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北京首创、深圳水务、以及威立雅、中发水务等区域性龙头企业,但在整个水务市场中的分量,仍然是非常小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而最早引领中国水务市场化的洋水务,却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遭受到了舆论的质疑。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便是,在目前水务市场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前提下,资本回报率很容易计算,为什么洋水务在招投标时,屡屡开出天价?
  这种质疑引发市场一种普遍的担忧,那就是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给企业和老百姓,从而引起了政府对水务安全的担忧。
郑旭龄称,对水务改革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明确了一个大体的政策,即在中心城市,鼓励以原有水务机构为龙头,整合周边区县,同时对于国有大型龙头公司,鼓励其以资本输出,进行收购兼并。
  显然,包括中山公用在内的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司,占据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郑旭龄表示,对于济宁项目,公司的下一步计划就是通过集团公司,整合济宁市下面的区县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预计整合完成后,其规模大概可以翻一倍。与此同时,公司已有另外三个项目正在洽谈,以稳健的步伐,打造中山公用这一“水务旗舰”。而在对外扩张中,中山公用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将目标定位在二线城市的水务市场。

  《中山日报》记者 陈恒才 吴娟
上一页:《中山日报》专版报道中山公用
下一页:首届中山市企业文化节企业文化宣传刊物评选活动揭晓